在对外贸易中收付款方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今天就为大家介绍OA、DA、DP是怎么来付款的,有哪些特点。
OA是open account的简写,翻译成中文就是“赊账”,即货到付款,在国际贸易中是属于风险很大的一种外贸付款方式,可用于信誉好的老客人。用这种方式应及时调查外商的资信和经营情况(不管新老客户)以保证安全。OA的风险比较高,不建议大家做这个。福步论坛里一位昵称是kedo的福友就表示,他一个服装的客户,跟巴西人做OA,被坑了400多万。2019年年初,一个佛山的贸易公司的客户,被越南人坑了180多万。付款交单(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D/P),是指卖方的交单须以买方的付款条件,即出口人将汇票连同货运单据交给银行托收时,指示银行只有在进口人付清货款时才能交出货运单据。若进口人拒付,就不能从银行取得货运单据,也无法提取单据项下的货物。付款交单按支付的时间不同又分为:即期付款交单和远期付款交单两种。即期付款交单是指出口人通过银行向进口人提示汇票和货运单据,进口人于见票(或见单)时即须付款,在付清货款后,领取货运单据。即期付款交单的业务流程图有以下8个步骤:- 出口方发货,获取相关货运单据。
- 出口方向托收行提出托收申请,填写托收申请书,开立汇票,连同货运单据交付给委托行代收货款。
- 托收行根据托收申请书缮制托收委托书连同汇票及货运单据交进口地代收银行委托代收货款。
- 代收行按照委托书的指示向进口方提示汇票与单据(或仅提示单据)。
- 代收行收款和交单。
- 付款人获取货运单据后提取货物。
- 代收行**转账并通知托收行货款已经收妥。
- 托收行向出口人交款。
远期付款交单是指出口人通过银行向进口人提示汇票和货运单据,进口人即在汇票上承兑,并于汇票到期日由代收行再次向其提示时经付款后向代收行取得单据。在汇票到期付款前,汇票和货运单据由代收行掌握。
与即期付款交单的业务流程相比,只是在第5步上有所不同:当代收行向进口人提示汇票和货运单据,进口人即在汇票上承兑,并与汇票到期日由代收行再次向其提示经付款后向代收行取得单据。所以,第5个步骤就多了个承兑,然后再是到期付款交单。DA是承兑交单(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D/A),是指出口人的交单以进口人的承兑为条件,进口人承兑汇票后,即可向银行取得全部货运单据,待汇票到期日才付款。可见付款交单和承兑交单的区别就在于进口方付款的条件不同,一个是付款,一个是承兑。与付款交单的业务流程相比,也是在第5步上有所不同:当代收行向进口人提示汇票和货运单据,进口人在汇票上承兑即可向银行取得全部货运单据,然后等到汇票到期日,由代收行再次向其提示时才付款。付款交单(DP)和承兑交单(DA)有哪些特点呢?- 跟单托收中银行并不提供信用担保,所以其性质上还是商业信用。
- 对卖方来说有较大风险。
- 同时出口商有一定的资金负担。
- 托收是卖方给卖方以融资优惠的结算方式。
抖音DP的生死线:“人”和“关系”
日前魔范璐玛联合创始人大卓在抖音电商推出DTANK的专栏中,分享了有关人才、新型甲乙方关系和资本三方面的体会与观察。他看到当下抖音服务商(简称“DP”)面临着人才紧缺和甲乙方合作关系如何磨合等痛点。同时,资本入局DP后,也引发了大卓关于如何构筑粘性和壁垒的思考。
天眼查显示,魔范璐玛(广州市魔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从汇美集团分离出来的一家独立公司,战略转型之前是专门做网红电商品牌孵化的机构。2017年魔范璐玛完成了天使轮和A轮融资,2018年进入直播 电商赛道,致力于打造品销效合一的生意闭环,为品牌提供兴趣电商号店一体、渠道经销代销、抖音营销IP策略执行等服务。今年4月,魔范璐玛旗下服务的品牌中,有三个获得了抖音2020年度靠前品牌奖项。在结束不久的抖音双11中,魔范璐玛实现GMV突破1.78亿。魔范璐玛的创始人兼CEO为张莹璇,曾任职于《羊城晚报》,2013年进入汇美时尚集团,先后负责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工作。大卓入行直播已经3年,期间打造过月销过亿的直播间,也是抖音电商服务商智囊团成员。以下是其分享原文:美丽的误会凌晨1:29终于开完所有的会议,跟进完所有的事项,才终于来开始动笔复盘,除了3次抖音大会的演讲形式分享外,确实很难得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复盘反思并且记录分享。是的,只要是一门生意就应该赚钱,不然为什么要经营?遇到很多品牌方、***方、新进的员工、朋友在听到我做直播,他们靠前反应都说感觉这是一个超级赚钱的行业……我认为,这是一个美丽的误解。作为中国直播电商发展比较快速的杭州、广州等城市来说,一张张醒目的过百万、过千万、过亿战报充斥着我的朋友圈和各种大型会议现场。(OS:低于百万的好像现在都不好意思发战报了)。回想我从2018年开始入行直播,凭借以前做电视台主持人的经验看上去只要手机播一下讲解一下就可以卖出产品。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在风口上起飞的行业,做直播、做DP随随便便就能赚到钱。而我认为,这是一个美丽的误解。一、人才——痛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回想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记得很深刻当时的各大招聘网站很少甚至没有“电商直播运营"这个岗位,可以说是无专业人员可用……时至今日,这个问题是否解决了呢?由于DP行业很新,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因此DP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是很高的,DP直播人才所需要的能力,我认为是三种类型公司的合体:传统电商代运营+广告公司+影视制作公司。DP行业所需要的人才要求懂品牌、深刻理解产品和货盘、贯通营销理论和实践、还有消费者心理,当然还有影视专业要求的灯光、镜头、舞美、穿搭造型、场景搭建等等。经常听闻行内达人机构的头部单个直播间的运营人数都是大几十号人,各自分工非常细致如灯光师、背景搭建师、数据分析师……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大多数的直播运营从业者都是跨行业转行过来,最成熟从业者应该大概率也不会超过五年的同类型工作经验。DP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之高正在逼着老板和所有管理层下场,不能做甩手堂柜。所以一般有人和我说我们有资金准备做直播,但是想和你讨教一下的时候我是很为他们担忧的,即使是品牌方自己。因为除了对人才要求高以外,还需要人才抱以200%的热爱,因为这不是一个领工资就可以甘愿投入200%时间+200%努力的工作,一般人18点下班,我们凌晨3点还在复盘;一般人双休,直播是全年无休。除了上述两点,我们还会面对以下两种剧痛:1、培养到一半的人不干了/被挖走了和大多数头部机构或DP老板交流,这个是个普遍的问题。因为人才供需关系不对等,疫情时代突然爆发的直播行业,不一定出色的/卓越的/优异的/杰出的但凡是有成功案例的人都有着巨大的缺口,从基础助理、运营、场控,到主播各角色都是匮乏的。有趣的现象:靠前,由于行业存在着一些或者夸张或者被娱乐直播等混淆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没有被广泛正确的认知,提起做直播……是不是就是去当网红呢?很多新人真的不了解,也不愿意尝试这个行业。第二,另一部分年轻人很憧憬这个行业,满腔热情的投入进来,但是很快,真的很快,有的就在1天3天,1个月,95%不超过3个月,给出了“义正言辞”的离职理由……不能接受晚睡,理由是晚睡对身体不好,但又看到下班后各种大号小号都上线“吃鸡”到天亮,第二天下午拖着疲倦的身躯来上班。(SO,实际意思是可以没有工作,但是不能没有夜生活)上面这个理由可能只是小部分人的原因,更大一部分的是“觉得直播工作不适合自己”——怎么这么难?怎么每天要学习新的平台规则,每小时的数据分析,怎么做场直播事情一大堆?怎么做场控就是一直要说话,我是个内敛的人不喜欢经常说话?怎么每分钟都要盯着,就不能玩一会手机?怎么不像别人说的那样做几天就数据蹭蹭蹭往上涨,轻轻松松每月拿几万的奖金?第三,那就是行业内人才的恶性竞争了,同行机构销售额没见高,却以专注和擅长挖人闻名,出价远远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的2-3倍,也从确切消息得知他们是在赔钱挖人,或许这也算是一种“战略”,只是这样的行为严重扰乱市场价格,投入和产出达到良性循环才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石,盲目甩钱最终会自讨苦吃,结论:各大DP不是在招聘的路上,就是在成为直播行业“黄埔军校”的路上,每月成本持续上升。2、有一点从业经验的人,对自己的能力评定不够客观其实面试,也是我们主要招募人才的方式。我曾经面试过头部甲方、头部主播、头部其他机构、中小机构的各类运营人员,因为行业从业经验的关系,我大多数靠前次面试的几个核心问题就可以看出对应运营的水平和短板,也可以通过横向比对我团队人员薪资水平进行客观判断。虽然不想太绝对,但现在这个人才市场的行情就是:大多数面试者对于薪资的要求,都是远远高于他已经掌握的能力。只要参与过一场明星直播,就可以说自己是头部达人的操盘手;只要参加过一场大促,就称自己为百万场控;只要在DP待过1个月,就可以说自己是头部DP的核心团队。刚才提到的DP人才困境是业内普遍存在的,当然我们也在通过流程化的体系来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这里写出来供大家参考。运营人才的招募和培养经验根据行业现状,我们把一个新人的人才周期来看分为:面试、试工、试用、90天培训计划、转正、晋升。公司内部我们的运营人才梯队:运营助理(实习生)——运营——运营主管——运营经理——运营总监。这几个内部层级,也对应了不同的工资水平。面试:一般是三层面试,HR、运营主管面试和我。HR更加偏向人才邀约和初步职业素养的筛选,运营主管更加倾向于专业实操能力的考核,我会最终复核整体情况。面试不会太长,更多我会通过实践过程观察其能力。试工:面试后,我们会有1-2天的试工,让他们真实的参与到公司业务环节。如果真的和来之前想的不一样的话,还有一次反悔的机会。试用:和一般企业一样。90天培训计划:我们专门针对DP行业运营人才需要掌握的各项技能,通过内部选拔的讲师和课程规划,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系统性的培训。转正:和一般企业一样,不过我们的转正是可以提前的,就算本身约定了3-6个月的试用期。也可能在一个月的时候就进行转正。晋升:DP发展迅速,如果相关同事速度跟得上,我们的员工基本每3-6个月就会有一次跃迁的可能。针对面试和人才分类,这里扩展写一下:面试题1、针对对方上两份同业经历进行提问,一般情况下业内都是互通,大多数叫得上名字的机构大家都有所认识。所以针对他的工作情况,我会问下他们组织内部的情况试探他的从业真实度,比如是运营助理还是运营总监这种。2、需要对方提供他操盘的账号以及他在该账号负责的工作内容。我会打开抖音让他找到账号,聊一下这个账号的具体情况。同时,我也会打开第三方数据平台,看他所说数据情况和平台的差异。3、一些技术参数和规则的问题,比如帧率/码率/分辨率的区别,推流和拉流的区别,他们摄像机型号的选择,直播网络的要求,信用分满分多少分,什么情况下会扣分,怎么加分等等。4、项目规划和数据复盘的逻辑。如果是以上都OK,我还会直接和对应机构老板打电话聊聊情况,毕竟我不会随意在业内树敌,争取对方的谅解或者也是给他一次挽留的机会。人才特点分类头部甲方的运营:非常强的逻辑思考和执行力,PPT和表格堪称完美。但他们喜欢去平台。头部主播的运营:玩法很灵活,对平台最新的动向非常了解。但是由于头部大多数更多依靠主播的个人能力,所以运营相对能力都不是太强。玩法和平台虽然都懂,但是你让他做个计划方案或者深度复盘,曾经听到有运营说:才不做这些没用的东西……头部其他机构的运营:其实能够做到头部DP人才梯队,尤其核心运营人才是非常稳固的,我这边的团队也是这样出生入死,除非非常大变故不会轻易换团队。所以一般情况下出来面试的人员有极大概率是被淘汰的人员,或者“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收入不匹配了,出来跳槽随便翻个倍。(当然这样肯定也干不长久)中小机构的运营:一般情况下我见的比较多的是一个不太懂的老板***了一个直播机构,开始准备大干一场,做了小半年搞不下去业务和账号也没起来。然后人员都出来面试看看机会,会发现一双懵懂的大眼睛给你讲,他通过道听途说的方式学了一些诸如“一天快速起号法”“99%自然流量秘诀”非常不正确的运营方法。最后,关于人才我想说:我们现在最大的精力放在了那些聪慧、肯干肯学的小白身上,我们愿意一点一点教他。就算是未来出去翻倍工资我给不起的那一天,我也是开心的。人才问题,随着时间一定是可以解决的,但当下用工成本、主播成本的节节攀升确实泡沫太多,希望各位招聘者擦亮眼睛给出更加合适且合理的用工条件,为己也为人!也诚挚邀请和欢迎顶尖人才加入我们!另外,主播的事情,展开写太多故事了,下回吧。二、新型甲乙方关系我通过和这些品牌的交流过程中,更加直观的洞察了整个电商的发展脉络。当然,作为一个DP的老板我本质是不挑客户的,从各类一线品牌,到今年国潮新锐品牌,再到一些更加新兴的可能不是特别知名的和一些本土的强势品牌,我们其实都有接触或者操盘过。合作多个品牌不全是为了赚钱,更多的也是拓展认知和生意的边界。你敢想?我的团队竟然敢挑客户(捂脸哭)记得就在今年618前后,我的团队挑客户的趋势。言论如:为什么隔壁组的客户都那么nice?为什么xxx客户每天群里都那么烦?当时让我吓出一身冷汗。那天半夜我和逸飞两个人没睡着,更新了魔范璐玛的企业价值观:成就客户,诚信负责,共担共享,拥抱变化。并且,把成就客户放到了靠前条。要所有团队共识今天的任何成绩都是如履薄冰,我们还只是菜鸡。其实确实是这样的,因为就算你操盘过100w/1000w/1亿大场,又如何?今天的“不值一提的小成绩”是新的代际升级的消费模式+平台+出色的/卓越的/优异的/杰出的品牌+出色的/卓越的/优异的/杰出的的产品,成就我们这些运营和DP的。新时代的服务关系时代是在变化的,记得我高中的时候国际品牌的运动鞋就比国产的香,但今天真的不同了。我所处的这个行业我感知应该是平均年龄在95年,我们最年轻的运营经理1999年出生(差一点就是00了)。很多品牌方的直接负责人也大多是95后。先说团队内部关系,就连我是他们的老板这件事情,也不是我认为的我可以随意批评的。在每次开口批评之前我甚至尽量避免直接指名道姓,凡事都要以严苛的客观口吻+制度要求进行说明,最近终于可以关注本站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相关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